「安靜離職」(quiet quitting)、「躺平潮」⋯⋯早在 2022 年,職場上掀起一股對組織不滿的無聲抗議,一方面對於奮鬥文化(hustle culture)質疑,另一方面是不想為工作失去生活。再加上 2024 ...
國道客運界的龍頭國光客運,驚傳發不出 1 月份薪水。根據多家媒體報導,一名網友 2 月 5 日於 Facebook 匿名社團貼出國光客運內部員工公告,表示原定於當日發放的 1 月薪水,由於政府補助款撥作業影響,尚有 9000 餘萬元未入帳,導致薪資無法如期發放。
根據調查,日本消費者喜愛摩斯漢堡的前 5 大理由,有兩項是「現點現做」及「提供健康的產品」。然而自 2020 年後,這兩項特色對品牌的影響不再僅止於加分,更在某種程度上轉化為經營壓力,分別體現在人力及成本兩方面。
這家倩碧和 MAC 口紅的母公司去年 10 月撤回全年銷售和利潤財測,同時減少配發股利,這是在面臨銷售下滑後計劃的扭轉局面的作法之一。 截至 12 月 31 日的第 2 季,銷售額下降 6% 至 40 億美元,而分析師預計為 39.7 ...
日本兩大車廠本田(Honda)、日產(Nissan)汽車之前宣布將展開合併協商,目標在 2026 年 8 月設立控股公司、本田和日產將收編在控股公司旗下。不過據日媒指出,日產、本田的合併協商可能「破局」,雙方將在近期召開董事會、討論中止協商等事宜。
金蛇年開工第一天,時值年度最大轉職潮,企業釋出逾百萬個工作,104 人力銀行大數據揭密,職場小小鳥薪資雖然平淡,隨著專業和職務年資增加或「做到最好」,老鳥薪資大幅彈升逾 70%,年薪中位數最高的前三大產業是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、半導體業及投資理財業 ...
最後,倦怠也可能是因為你做的事情不對。你把心力投入不能帶給你快樂或意義的事情上,連著數週、數年甚至數十年,因而感到痛苦、心力交瘁。你一直把能量用錯地方。我把這種情況稱為錯位倦怠(misalignment burnouts)。
全球人口結構的改變,正在影響職場勞動力組成。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)指出,到了 2025 年,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成員國的勞動力有 27% 是 Z 世代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估計,2015~2050 年間,全球 60 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增加近一倍至 22%。國家發展委員會也表示,台灣 2025 年邁向超高齡社會,65 歲以上老年人口達 20%。 韋萊韜悅組 ...
Google 近期宣布針對「平台與裝置」(P&D,Platforms & Devices)部門推出 「自願離職方案」(暫譯,原文為 Voluntary Exit Program),讓符合條件的美國員工自願離職,並獲得資遣費與醫療補助。計畫涵蓋 ...
當然晉升管理職後,責任加重,伴隨而來的壓力也不可忽視。但壓力其實存在於各種職位,並非不升遷就能完全避免。相反地, 如果選擇不往上晉升,未來很可能出現比你資淺、能力不如你的同事,卻因為職位差異而成為你的主管,屆時你感受到的壓力恐怕更大。
奧特曼也稱讚 DeepSeek 是個非常好的模型,並稱「我們將保持比往年更少的領先優勢」。奧特曼對 OpenAI 閉源策略也反思並透露 OpenAI ...
根據英國家電製造商協會(暫譯,原文為 The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 of Domestic Appliances,AMDEA)的調查, 僅 41% 的 Z 世代認為咖啡機屬於奢侈品,而戰後嬰兒潮世代中這一比例高達 ...
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
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