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普上任後雷厲風行,迅速簽署多項備受爭議的行政命令,其中最引發華裔、亞裔族群關注的,莫過於取消非美國公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權。若此政策真的落實,未來非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的父母所生的孩子,將不再自動擁有美國公民身分,對移民家庭影響深遠。
2025 年伊始,根據科技媒體《 Axios 》的報導,Meta 又宣布將針對表現不好的員工進行優化,預計裁員 5% 來因應新的一年。而微軟、亞馬遜等科技巨頭,也不排除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利用定期績效評估進行裁員。
杜魯道的九年執政生涯即將劃下句點,作為加拿大政治史上的重要轉捩點,卻意外有不少當地居民滿心歡喜地迎來此刻,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為政治明星的他成為眾矢之的,在眾多壓力下選擇離任?
我在 2022 年離開矽谷 Meta,成為一位微型創業者,我成立了 你可學苑 ,目前是一名個人品牌教練,協助有志透過建立個人品牌的人,將副業拓展為事業,發展可穩續獲利的商業模式,掌握人生的自主權,最終有機會走向不打卡、財務獨立的人生新篇章。
每當遇到連假、寒暑假,想要出行時,是否會發現目的地的飯店房價比起平時更高?以往總是看不懂的飯店定價策略,其實還是有許多道理可循,透過認識旅宿業定價的策略,讓你能在下次出行時,選擇到最符合你預期的住宿環境。
早在 2020 年時,印度就已搶先全球宣布境內全面禁止使用 TikTok 應用程式,該禁令執行至今,將迎來「 5 週年紀念日」——當年印度為何發布 TikTok 禁令、至今又對印度的網路社群生態產生哪些影響?
亞裔美國人如何躍上大銀幕,成就我們今日所見的光景?不論是李安的《囍宴》,還是王穎的《喜福會》,本文探討了這些標誌性的電影如何塑造美國對亞洲人的觀感,以及亞裔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。每逢年節團聚時刻,你是否從片中看見熟悉的情緒?
成績通膨帶來的影響是多層面的。首先,對個體而言,A 或 A+ 的價值因過度普遍而降低,讓學生失去了對成績的區分度與成就感。其次,學生因為追求甜課而忽視對自身的訓練,從整體來看,這可能會削弱學術環境的競爭力,甚至影響國家發展。
「復活節起義」指的是 1916 年 4 月的復活節期間,愛爾蘭共和派因為不滿英國殖民統治,為了爭取獨立,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,占領都柏林市區內的多個據點,且持續了 6 天,是愛爾蘭自 1798 ...
近年香港、台灣都流行一句潮語:「只要你不尷尬,尷尬的就是別人」;但這裡我要把它稍微修改一下:我認為使用外語,只要「自己不感覺尷尬,就是成功的開始!」因為我察覺身邊有不少人,在職場上因「語言」吃虧,但問題其實根本就不在英語能力,而是出在自己的心態上。
回顧川普的政策,對國際學生而言可謂阻力重重。雖然他重回白宮看似對海外學生會帶來更多挑戰,包括教育成本上升、學術資源減少等風險;但相對而言,也可能促使家長更注重子女的多元發展,透過靈活的教育選擇應對變局。透過本文,我們將為你一一分析!
「深度懷疑時代」的到來,讓 AI 應用已不只是另部有趣的惡搞影片,或某個法律爭議,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已上升至社會信任層面。當整體社會愈加步入深度懷疑的世界,這不僅會強化民眾對媒體的不信任,更嚴重者,甚至會侵蝕民主對話的重要基底。